多部門發布風險提示
本報記者 齊志明 易舒冉
2025年09月12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當前,我國養老服務消費需求日益增長,銀發經濟迎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顯示,養老服務消費中一些“坑老”“騙老”行為和不良營銷手段時有出現。為更好滿足老年人服務需求,切實減少養老服務消費侵權事件,全國老齡辦、民政部、中國老齡協會、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特別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防范養老服務消費風險。
謹慎選擇養老服務機構。一些組織未經登記就打著養老服務機構的名義開展活動,這類經營主體既無資格資質、質量保証,又存在極大安全隱患。為方便消費者查詢,民政部開通了全國養老服務信息平台,消費者可通過該平台查詢或選擇具備資格資質的養老服務機構。
規范簽訂服務合同。老年消費者在繳納養老服務費用前,應與養老服務經營者簽訂正規合同,特別要關注涉及服務主體、服務內容、服務周期、服務收費等的條款,明確約定退費情形、退費方式,同時索取正規發票並妥善保管。
理性支付服務費用。老年消費者在支付服務費用時,應注意繳費安全,通過正規渠道完成繳費,切勿通過轉賬或現金等方式將服務費用支付給個人賬戶等非正常經營賬戶。警惕以“充值贈送”等方式誘導超時段、超大額支付服務費,避免退費糾紛和“卷錢跑路”風險。
警惕虛假宣傳。一些經營者為騙取消費者信任、獲取最大利益,刻意夸大宣傳服務內容、福利補貼、經營實力、服務設施條件等。建議老年消費者“三思而后行”,實地考察經營者的服務場所、機構和人員資質、經營情況、設施設備等后,聽取家人意見再做決定。
防范養老詐騙。一些不法分子以“養老理財”“會員制養老”“投資養老項目”為名,承諾高額利息分紅回報、優先入住資格或享受消費優惠,引誘老年消費者辦理“會員卡”“預付卡”或投資入股,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証金或投資本金,詐騙老年消費者錢財。建議消費者切勿輕信“高息回報”等虛假承諾,避免落入非法集資陷阱。
謹防誘導式消費。一些經營者以免費發放小食品、掃碼領取禮品、健康講座、專家義診等活動為誘餌,邀請老年消費者參與現場活動、下載各類APP、加入微信營銷群等,向老年消費者虛假宣傳藥品、保健品功效,推銷高價產品或服務。建議廣大老年消費者務必擦亮眼睛,以免因小失大。
嚴防信息泄露。一些經營者以免費提供健康管理、免費試用、免費上門服務等名義,邀請老年消費者體驗相關產品、服務或以提供養老服務為名,收集老年消費者個人身份、家庭住址、子女姓名、財務狀況等信息,為后續精准營銷收集數據。建議廣大老年消費者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避免個人隱私泄露。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2日 1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