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2025年09月16日08: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共產黨軍隊之所以能取得這些勝利,乃是因為這支軍隊來自農民,而共產黨人則是這支軍隊的組織者。這些勝利是憑著自覺和才智將中國人民的潛在力量調動起來的結果。”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國著名的進步記者與作家,中國人民的朋友。她一生六次訪華,幾乎都在中國革命的重要時刻。抗戰期間,她深入前線,如實報道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英勇作戰、抵御外侮的偉大奮斗歷程。她撰寫的《毛澤東的思想》一文,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理論成果,幫助世界更准確理解中國革命的方向與內涵。毛澤東稱她為“一個很好的‘中國人民的宣傳家’”。
“每前進一步都要通過斗爭”
1885年,斯特朗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她天資聰慧、思維敏捷,年僅23歲便獲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自大學畢業起,斯特朗便積極投身美國的工人與婦女運動,她關心人類進步事業,對新社會形態和革命運動抱有濃厚興趣。
1925年,斯特朗第一次訪問中國。當時正值大革命時期,斯特朗說,吸引她的不是“異國聖地文明和古代宮殿”,也不是這裡的“珠寶和絲綢”,而是“世界上最激動人心的革命運動”。在蘇聯人鮑羅廷的幫助下,斯特朗對省港大罷工展開了深入報道。這段經歷讓她由衷感慨:“我第一次感覺到中國人民所具有的接管他們國家的力量。”在廣州婦女解放協會的活動現場,一位中國婦女告訴斯特朗:“每前進一步都要通過斗爭,即便只是拓寬廣州的幾條街道,也是如此。”正是從這些已然覺醒的中國女性身上,斯特朗敏銳地捕捉到了中華民族振興的光芒。
兩年后,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敗,斯特朗再次風塵仆仆地趕到中國,向全世界揭露了蔣介石背叛中國革命、鎮壓革命力量的真相。她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運動給予高度評價:“有勇氣把中國人從中世紀推進現代世界的,將不會是那些北方或南方的將軍們,不會是那些膽小怕事的政客官僚們,而必定是這樣的工人和農民。”
1928年斯特朗出版《千千萬萬中國人》一書,介紹前兩次來華見聞和中國人民的斗爭。
“八路軍獲得了力量和聲望”
1937年,中國全民族抗戰爆發,斯特朗決定重返中國,因為“中國人民終於聯合起來抗擊日本了,而這是對人類前途最重要的革命斗爭”。此行是她時隔十年后的第三次訪華。1938年1月,斯特朗自山西臨汾出發,經過數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抵達山西省洪洞縣馬牧村——一個“在任何地圖上都沒有標記”的隱秘村落。彼時,朱德正率八路軍總部駐扎於此。斯特朗在她的著作《人類的五分之一》中寫道,我非常幸運,因為八路軍所有的將軍都在那裡,他們正在舉行一次軍事會議。她以細膩的筆觸精准記錄下對這些將領的最初印象:朱德朴實得像位農民,一點也沒有架子﹔賀龍粗壯結實,有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氣概﹔劉伯承戴著眼鏡,彬彬有禮。
斯特朗在八路軍總部住了十天,與官兵們同吃同住、朝夕相處。在這裡,她“漸漸地認識到並喜歡上這支軍隊的特點”:堅定不移的信仰、艱苦朴素的作風、充滿傳奇的經歷,以及官兵間深厚無比的戰友情誼。“對八路軍來說,每個普通士兵都是寶貴的,不僅是他的生命,而且他的主動精神都是寶貴的。”附近的村民告訴斯特朗:“1936年紅軍在這裡的時候,他們一點沒有動我的東西。那時候,窮人熱愛他們。可是現在,人人都熱愛八路軍,因為他們保護我們不受日本人的奴役。”
斯特朗稱,這些特點是中國軍隊中罕見的,也是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罕見的,“正是這些特點,使這支軍隊獲得了力量和聲望”。在中國華北的偏僻農村,斯特朗發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看到了中國抗日的希望。
1940年12月,斯特朗第四次來到中國,與周恩來在重慶進行了秘密會談,得知“近兩年來,國共關系日趨緊張,蔣介石的將領不斷挑起沖突”。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后,遠在美國的斯特朗密切關注事態進展,迅速撰寫文章揭露事變真相,並設法將文章與其他佐証材料一同發表於《紐約先驅論壇報》,為中國共產黨和新四軍贏得了寶貴的國際聲援。
“一個現時代的偉大真理”
1946年,中國內戰爆發不久,第五次來華的斯特朗搭乘美軍觀察組的飛機抵達延安。8月6日,毛澤東在延安楊家嶺接受斯特朗的採訪。在這次會面中,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1946年8月6日,斯特朗《毛澤東訪問記》記錄稿。(中央檔案館藏)
毛澤東談到了當前的內戰形勢,也提及了當時支持蔣介石一方的美國。斯特朗突然提問:“如果美國使用原子彈呢?”毛澤東略一思索,以堅定的口氣回答:“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接著,毛澤東進一步分析道:“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斯特朗整理並對外發表了談話內容,“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就此正式走向世界,在她看來,這無疑是“一個現時代的偉大真理”。
1947年《文萃》刊登的《毛澤東論紙老虎》(上海市檔案館藏)
1947年初,中國內戰局勢升級,斯特朗懷著不舍之情告別延安。周恩來在寫給斯特朗的信中說:“雖然您已經離開延安,但我們仍能如您在這裡一樣,能密切地在一起工作。我相信,通過您的作品和影響,您對中國人民將做許多有益的工作。正如毛主席所說,在您旅游歐洲時,您將是一個很好的‘中國人民的宣傳家’。” 離開延安后,斯特朗不負所托,潛心撰寫了《毛澤東的思想》一文,並發表於美國紐約的《美亞》雜志。在這篇文章中,斯特朗首次向西方世界系統性地介紹了毛澤東思想,使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理論主張有了更為深入和全面的認識。
1947年,周恩來與斯特朗在延安。(上海市檔案館藏)
新中國成立后,斯特朗致信周恩來,懇切表達了重返中國的強烈願望。她在信中寫道:“我最大的希望曾經是,現在還是,回到中國去。”1958年,歷盡諸多周折,73歲高齡的斯特朗終於如願以償,第六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這一次,她沒有再離開,她動情地說道:“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將是我度過余生的地方。”
(本文作者:李薇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