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 波 侯琳良
2025年11月27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初冬,山東濟寧曲阜市,徜徉孔廟,重溫“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智慧﹔來到孔子博物館,戴上虛擬現實設備與孔子“對話”﹔濟寧泗水縣“鄉村儒學講堂”內,志願者講述“孔融讓梨”等故事,聽者入神,掌聲陣陣……
這些場景,折射出山東勇擔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的生動實踐。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位於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時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山東要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國際孔子文化節等為載體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山東堅持以更寬視野、更實舉措、更大力度,持續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經典轉化,照亮當下——
2022年起,山東深入實施“山東文脈”工程,啟動編纂省內規模最大的文獻編纂出版項目《齊魯文庫》。前不久,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上,《齊魯文庫》一期數據庫在山東展區亮相,吸引不少觀眾體驗使用。
不只是書香。今年以來,煙台市博物館把展覽搬進校園,開拓“第二課堂”,覆蓋10萬余名學生。“沉浸體驗、跨界融合,讓沉靜的文物‘開口說話’,讓先人的智慧照亮當下。”館長夏文森說。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齊魯大地上,越來越多青少年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融入鄉間,化風成俗——
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村委會大院裡,“和為貴”3個字引人注目。“坐上‘和為貴’調解桌,講講以和為貴、裡仁為美的傳統智慧,一些矛盾自然化解。”村黨支部書記武波說。
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基層傳播,2013年起,山東在泗水縣啟動“鄉村儒學講堂”項目,專家學者和志願者深入田間地頭,把儒家經典和身邊故事結合起來,讓傳統智慧深入人心。
眼下,2萬余個“鄉村儒學講堂”遍布齊魯大地,助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間,有效助力社會治理。”泗水縣委書記趙鑫說。
數智賦能,創新轉化——
傳統文化遇上產業轉型,為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菏澤曹縣,馬面裙等傳統服飾“出圈”。“數智技術賦能,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曹縣漢服協會會長胡春青介紹,當地一些漢服企業借助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台進行數字化改造提升,生產端全流程優化,實現了個性化定制,在市場上闖出一條新路。如今,曹縣已將相關服飾產業打造成百億元級的產業集群。
交流互鑒,美美與共——
今年7月,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曲阜市開幕。來自70多個國家的560余名嘉賓齊聚,以“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文明間關系與全球現代化”為主題,探討不同文明和諧共處、和合共生之道。
自2010年舉辦以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已成為全球文明交流知名品牌,也折射山東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豐碩成果。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建議》提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勇擔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為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貢獻山東力量。”山東省委書記林武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7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