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8日14:23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城市社区却常常有这样的尴尬:物业矛盾剪不断理还乱,邻里之间门对门却鲜有沟通,居民想参与小区事务却找不到渠道……基层治理力量分散,服务跟不上,成了不少小区的“老大难”。
在四川,这些城市居民小区治理中的现实难题,正依托党建力量被大力化解。近年来,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动党组织向小区延伸、向楼栋覆盖,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居民真正感受到身边有了“主心骨”。
为何建——
有了“主心骨” 遇事不慌了
“蔡书记,6栋地下室又渗水了!”今年7月,成都市金牛区郎家社区西岸观邸小区党总支书记蔡雷接到居民反映后,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召集物业公司、业委会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议论证各种治本方案。最终方案由业主集体决策,分步推进。
“过去遇到这类问题,要么各方互相推诿,要么等着社区协调。”蔡雷感慨道,“自从有了党组织牵头,各方沟通有了桥梁,解决问题的效率显著提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郎家社区党委书记苟学宇看来:“社区力量有限,物业管理权限不足,业委会缺乏威信,居民力量难以凝聚,关键是缺乏一个可信赖的协调核心。”
如何将治理触角下沉到更小单元?
四川的答案很明确:分类推动小区党组织应建尽建,规模适度和规模较大的小区,一般单独建立1个小区(网格)党组织;规模较小的小区(院落)、散居楼栋等,一般联合建立1个小区(网格)党组织。如今,党的“神经末梢”正与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深度融合。
自从单独成立了党组织,西岸观邸小区党总支在社区党委指导下,协调业委会与物业公司,搭建起问题共商、困难互帮、利益协调、共促共建的平台,实现了“一条凳子沟通、一个声音指挥、一个步调前进”。架空层杂乱无章怎么改?选址、测量、设计、施工,每一个环节都有党总支成员参加,确保工程质量。维修基金怎么用?党总支推动建立物业费季度公示制度,用公开透明消除居民信任危机……“居民还是那些居民,可小区完全换了样子。”蔡雷说,“小区党组织成了居民信赖的‘话事人’,破解了物业‘收费难—服务差’的恶性循环,物业费缴纳率从80%提升到94%。”
若说商品房小区的痛点是“协同难”,“三无”小区的症结则在于“无人管”。宜宾市屏山县明珠小区,是一个建于2012年的异地安置小区,曾长期面临“无专业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治理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屏山县建立县、镇、社区、小区四级“睦邻党建”服务体系,推动“睦邻空间”党群服务阵地进小区,打破服务管理的“壁垒”。明珠小区党支部顺势成为居民的“主心骨”,牵头组建了三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推行“党组织领办—业委会协办—服务队跟办”工作法。
“以前有事找不到人,现在党员24小时在线,大家心里很踏实!”小区党支部书记饶清祥身兼数职,既是业委会主任,又是志愿服务队成员。他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 :墙面翻新、车位增设、家电维修……“遇到难以单独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召开党支部会议,邀请街道、社区‘两委’和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解决。”饶清祥说。
一路走访,记者感受愈发深刻:有党组织的小区确实不同。小区里的不完善之处,有人主动关注;遇到大事小情,有人冲锋在前。党组织如同强效磁石,将大家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谁来干——
选好 “带头人” 干事有底气
在绵阳市涪城区铁牛街社区勇拓洋楼小区,居民陈余元晨练回来,迎面遇见小区党支部书记王朝富,两人笑着打了声招呼。这样和谐的场景,已是小区日常。
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小区各类矛盾纠纷层出不穷,经常停水、停电、停电梯,业主与物业之间矛盾纠纷突出,换新物业的呼声强烈。”本想安享晚年的陈余元没想到,搬进“洋楼”却遭了“洋罪”。
如何破题?铁牛街社区党委从建强小区党组织入手。“由于小区前两届业委会长期不履职、工作不得力,形成物业不作为。小区存在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社区党委书记刘程介绍,经过摸排,党性强、群众基础好,且组织协调能力突出的小区自治委主任王朝富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他率先拍板,创新设立“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能人示范户)”三级党建责任体系,把松散的、动态的楼道业主凝聚起来,问题小区摇身变成省级基层治理示范小区。
小区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而强有力的“领头雁”是小区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为让扎根基层的“神经末梢”真正活起来、强起来,四川注重选优配强小区党组织书记,突出“政治素质过硬、热心社区公益、善做群众工作、具备时间精力”选人标准,各地在优选头雁队伍中纷纷探索——
广安市广安区注重从小区业主(居民)党员骨干中择优选拔小区党组织书记,超百名公职干部主动请缨;成都市金牛区从社区选派党建指导员下沉矛盾问题突出、工作难度较大的小区,指导经验不足的小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工作;南充市嘉陵区建立小区党组织委员与业委会成员“双向任职”机制,并成立调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公益志愿者协会,推动解决邻里纠纷问题……
选好“领头雁”只是第一步,让党组织持续发力,制度保障是关键。眉山市洪雅县洪川镇时代帝景小区党支部书记党志军对此深有体会。
近年来,洪雅县创新建立党员“双重管理”、干部“双向考评”、职能“下沉鉴定”制度,将机关单位党员纳入小区党组织管理,表现直接与考核晋升挂钩。效果立竿见影——从秩序乱、人心散到邻里亲、人情暖,党员力量不断汇集,迅速转化为治理优势。“每一位党员都是一个坚实的支点。”党志军说,将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小区治理就有了最坚实的支撑。
只有多元保障、创新服务,小区党组织才能行稳致远。为此,四川各地坚持钱往基层投、事为基层做、力向基层使的原则,建立分级培训制度,加强小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提能,并积极建立健全小区党组织工作经费“财政补助+党费支持”保障机制,为小区党组织提供必要经费支持和活动阵地。
能做啥——
邻里手拉手 小区换新颜
居民的问题,有的能在小区解决,有的则需要多部门协同。如何在这些部门与小区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点?四川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深入推动小区党组织明责赋能,强化小区党组织工作支持帮助。
遂宁市河东新区蓝珀江宸小区,虽是2020年建成的高档商品房,却因开发商遗留的“事实烂尾”问题——3栋顶楼“楼梯已建、房间未修”的“空中楼阁”成为居民心病。业主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因协调难度大,问题悬置四年未解决。
如何推动小区党组织喊得动人、办得成事?遂宁市建立街道(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指导、市县职能部门包保帮扶重点小区工作机制,并健全小区党组织牵头、多方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小区党组织在更高层面整合资源,实现组织共建、事务共商、难题共解。今年4月,蓝珀江宸小区党支部在晨钟社区党委指导下正式成立。有了上级“授权赋能”,小区党支部牵头商议提出意见后,通过“组织对组织”的形式,成功对接住建、公安、电力等部门,推动形成“统一规划、统一施工、业主自筹”的成熟方案,精准打破僵局。
“小区党组织有了‘权责’,小区‘失控’局面也就有了突破点。”作为事件亲历者,小区党支部副书记、业委会主任何江很是感慨,过去业委会人微言轻,小区有了党支部,效率和力度完全不同。如今,“有事找党员、难事找支部”已成为蓝珀江宸小区的新风尚。
近年来,四川各地从制度层面明晰并规范小区党组织职能职责,明确其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统一领导本小区各类组织与各项工作,同时牵头开展小区公共事务的协商、议事及决策工作,推动小区党组织在物业服务人选聘、物业费标准调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等小区治理重要事项中,维护好小区内各方治理主体合法权益。
“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参与小区治理服务,是基层小区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钥匙’。但做好小区治理,更需发动居民共同参与。”刘程说,“为此,我们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搭建居民议事平台,激发‘我的家园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在协商共治中凝聚合力,实现真正的居民自治。”
小区事,居民议。在绵阳勇拓洋楼小区,通过党支部会议、院坝会、茶园述事等议事平台,小区党支部牵头推动小区事务自治,成功组织业主自筹资金155万元,加上部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和政府资金,更换7部老旧电梯,彻底解决困扰居民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小区越来越好, 我们要把这个成果保护好。”在一次次的参与议事中,居民李柳平成了小区治理队伍中的一员。
随着电梯更换的成功实践,勇拓洋楼小区物业自管、平台自搭等机制日趋成熟,铁牛街社区党委有了更大胆的举措。社区充分挖掘小区“能人”,组建社区集体经济公司,将“党建+红色物业+居民自治”的经验,因地制宜地推广至绵阳市辖区内33个不同类型小区,惠及更多居民。
创新的举措,在更多地方落地。内江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南充建立由小区党支部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解决居民烦心事;会理推行党员联系户制度,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从“难题悬置”到“精准破局”,从“单打独斗”到“协同治理”,四川通过建强小区党组织,有效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让“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重新回归城市家园。
(《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陈艾婧 陈文娟)
| 相关专题 |
| · 期刊选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